找到相关内容2640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莫非禅师“转世人”

      莫非禅师“转世人”   妙芸法师   近几年来,我拜读了《香港佛教》中《世出世》的专栏,深受启发。大居士的文章从企业“营商之道”的角度,引导了大家做人为善的道理,字里行间渗透着从“世间”到“出世间”,提倡了人间佛教,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崇敬。我曾多次听过他的佛学讲座,大居士佛学造诣甚深,他显密双修,可谓:悲智双修、智慧超凡、福报恢宏、功德硕大、人天景仰。   大居士聚集功德如?河沙,...

    妙芸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2083479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学佛能否万事如意

    知义法师答:这个问题,要依学者用心而定,如能学以致用,确能依教行持,则可随缘如意,等到诸漏既尽,生死已了,不仅是万事如意,更能一切如意! 不管是世出世间,都没有不劳而获的。要求得世间的荣华富贵,必须立志上达,自立自强,才能达到目的。而学佛的目的,是为了消除罪障,了脱生死,更需要彻底放弃世间名利的追求,和精神上、物质上的享受。若遇顺(如意)逆(不如意)诸境,而能忍受,更能做到‘不变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2594771.html
  • 如来的忍辱柔和衣

    “如”是如如不动,“来”是无所从来、无所从去。法身慧命若能保任,自然具足定慧,得大自在。所以不论是出世间的道业,乃至于世间的学业、家业及事业,柔和忍辱就像每个人拥有的一件护身衣,护持我们成办一切所...的过程中,以慈悲柔和之心常行忍辱,就能拥有成就一切世、出世间的护身衣! ...

    见胆法师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2/192046629.html
  • 人应该要尽孝道吗?

      今天我们大家来研究这个问题:就是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?应该孝顺父母,还是不应该孝顺父母?这个问题,有两种解释。站在出世间的立场来讲,不应该孝顺父母。我相信任何人听到这句话,一定大吃一惊,因为从来没有人听到这种话。你所知道的是人人应该孝顺父母,没有听到人说不应该尽孝道这句话,所以你觉得惊奇。若按照真理来讲,是这样的说法;若是站在世间的立场来讲,当然应该孝顺父母。世间是木本水源,应该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孝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848581396.html
  • 佛教与儒教

    佛教与儒教    浅谈佛教与儒教、佛法与世间的辨证关系  佛教与儒教、佛法与世间,犹如烛光与阳光,山泉与大海,不一不异,和而不同!彼此既不能截然分离,造成矛盾,但也不可强行统一,坏乱佛法!   六祖所说的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觅菩提,犹如觅兔角。”一般学者拒此将佛法与世间划等号,混为一谈,其实大错特错!六祖之意,重在“觉”字,既以觉悟、解脱、证道为宗旨,打消学人的妄想分别!----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1150451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再认识

    相结合的历史。《华严经》说:“佛法不异世间世间不异佛法。佛法世间无有杂乱,亦无差别。”  佛教从一开始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核心。人间佛教是有别于传统佛教的新的教派。“人间佛教不是不修行,而是必须...佛学的重视,有学养的僧人悲智双修,对佛学研究很深,并倡立各种宗派。天台宗的创立,正式宣告中国佛教的诞生。智者大师以华为依,三观一心,世称“人间说法,最为第一”,继(印度)龙树之后,在中国开创了佛教从...

    慧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1955272.html
  • 禅的试题十道

    中平常都解不开,而常想做人老师而利世,有可能么?  一个没有事业心、开创心的人,会无为而无所不为么?   4、禅人如何穿透世间而了然心目?  又如何安立世法而层次分明?  能知一切类而善于破立么?  能转一切境而了惑无碍么?   5、禅人如何穿透出世间而圆道眼?  又如何了达安立出世间的见修行果的次第?  如果是善超与融会?  禅人也须通达具足果证功德么?  看自心何谓凡圣?   6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2762552.html
  • 台湾省佛教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

    以道安及庐山慧远为代表。其特色在于领导人物对儒释道精神、世间与出世间都有相当素养,因此吸引当时精英分子加入,互相激荡后,形成思想风潮的带领者。到了近代,则产生所谓的“技术团体”,他们是“祗洹精舍”...精神理念。圣严法师指出:“不一定要他来信仰,即使他不信仰,佛教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一个有用之才,也是出钱办学者的一份功德。”以佛教的资源投入世间的教育,以兴学的渠道参与社会、深入人间,是各办学单位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94788755.html
  • 千手观音

    有人对此有误解,以为佛教对情与爱持排斥、反对的态度。这些人不了解佛教有世间和出世间世间中的情与爱,佛教并不完全反对,而是要在世间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去体证出世间中所提升到的顶峰,即佛教主张的慈悲...演出中,比《千手观音》更辉煌、更庞大、更丰富、更绚丽多姿、更激动人心的舞蹈多的是,但这些节目都可以用语言去诠释、去描述、去赞颂,而《千手观音》却很难用世间的语言去表述,只能默默地用心去领悟它那真善美的...

    郑了

    |观世音|观音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825513413.html
  • 三教合一集大成

    归儒宗孔说。林兆恩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,受儒学的影响极深。因此,万变不离其宗,他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吸收道释二教的成分来丰富儒学,并且以儒家的观点来诠释道、释两教的教理。他站在儒家的立场论述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一体化问题。他认为儒家只强调世间(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),道、释两家只强调出世间(即心性之学),都是片面的。他认为世间和出世间对每个人立身都是很重要的,两者是互为作用的,但两者的则重点...

    林硕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1360308.html